2023年全球電解水制氫項目建設的主要推動者為各國各領域企業、地方。其中,各國能源、化工及交通領域的企業是直接推動方,主要基于自身傳統業務的綠色轉型展開。如中國中石化新疆庫車綠氫項目,制取綠氫用于中石化旗下的塔河煉化替代傳統天然氣制氫;國際航運馬士基推動的丹麥Aabenraa港口綠氫制甲醇項目,為馬士基旗下的甲醇船舶提供零碳甲醇燃料。其次,各國的財政支持也是電解水制氫項目推進的重要因素,典型的如瑞典鋼鐵企業Ovako建成的綠氫替代傳統燃料冶金項目,綠氫產能約3千噸/年,其中瑞典能源署提供了30%以上的建設資金。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如風電、水電、太陽能等制取的氫氣。日照電解水
未來,隨著各國補助力度加大與更多大型項目落地,國際電解水制氫產能或將繼續成番增長。一方面,海外有較多大型規劃綠氫項目儲備,全球經過投資決議的萬噸級電解水制氫項目已有近50項;另一方面,全球尤其歐洲各國對綠氫生產的補貼資金逐漸到位,疊加航運、化工等領域對零碳燃料與零碳原料的需求增長,或會推動2024年多項萬噸級項目落地開工。結合各國項目規劃、補貼進展、碳市場等多方面預測,樂觀情境下,到2025年底全球(含中國)綠氫累計產能或將增長至約140萬噸/年,到2030年底全球(含中國)綠氫累計產能或將增長至約1600萬噸/年。石家莊PEM電解水制氫設備銷售在傳統制氫方法中,煤與天然氣重整等化石能源制氫是現今工業制氫的主流。
氫氣具有高能量密度、易于儲存和轉化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燃料電池、航空航天、化工等領域。燃料電池是一種將氫氣和氧氣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能的裝置,它具有零排放、高效率、低噪音等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飛機等交通工具;航空航天領域中,氫氣被用作火箭燃料,因為它的燃燒產生的副產品是水,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化工領域中,氫氣被用作還原劑、氫化劑、氫氣焊等。氫氣是一種易燃易爆的氣體,因此在制造、儲存和使用過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在制造氫氣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電解槽的設計、電流密度的控制、氣體的分離和純化等因素,以避免火災和的發生;在儲存和使用氫氣的過程中,需要采取相應的安全措施,如加壓儲存、防爆裝置、防靜電等,以確保人員和環境的安全。
制氫項目的成本問題始終是個繞不過的話題,電費成本占氫氣成本的70-80%,電費成本高限制了各類制氫項目的進展,即便搭配可再生能源電力,也會因為其間歇性的特點配套相關的儲能,增加成本。不管是氫制氨/甲醇/其他,還是可再生能源制氫用于各類應用場景,項目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投資回報率,目前大多數的項目都是綁定著風光資源在進行項目的運作,而電網的接入及電網的承載能力又是一大挑戰。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競爭無比激烈、投入產出比太差的陰影始終籠罩在制氫設備廠家的頭頂,部分企業不再投入資金,部分企業直接退出生產制造,部分企業直接放棄了氫能的征程。隨著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突破,市場對氫的需求逐漸增長。
堿性電解水技術比較大的缺點在于工作電流密度較低、電解槽效率不高、占地面積大。特別在冬季,設備需要經過較長時間預熱,啟動時間大概需要2 h。不過堿性電解水電解槽、隔膜等設備、材料的加工、制備工藝在我國已經基本成熟,產業鏈相對完善,是目前在我國**適合規模化的技術路線。通過調研了解,目前國內比較大單槽制氫規模已經達到 3000 Nm3/h,電解槽直流電耗比較低可以達到4.2 kW·h/Nm3。其原理為在兩個電極之間施以直流電,并用隔膜將陰陽兩極分離開來,在陰極水分子被還原,生成氫氣和氫氧根離子,生成的氫氧根離子穿過隔膜到達陽極,在陽極側失電子析氧,生成氧氣和水。PEM電解水制氫技術被公認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的綠色制氫方法。工業電解水制氫技術
電解水制氫過程中需要的主要設備包括:電解槽、氣液分離裝置、補水配堿裝置制氫電源及熱工控制等。日照電解水
氫氣燃料電池汽車:如前所述,氫氣燃料電池汽車以氫氣為燃料,通過燃料電池產生電能驅動車輛行駛。與傳統燃油汽車相比,氫氣燃料電池汽車具有零排放、高效能、長續航里程等優點。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氫氣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加快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氫內燃機汽車:將氫氣作為燃料直接在內燃機中燃燒,驅動汽車行駛。氫內燃機汽車的技術相對成熟,成本較低,但與氫氣燃料電池汽車相比,其效率和環保性能稍遜一籌。目前,氫內燃機汽車仍處于研發和示范階段。日照電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