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大勇攜 “嚴酷環境技術” 助威伯倫開辟新賽道
從礦山機械艙內,從深海高壓環境,到醫療人體植入場景,常大勇教授 40 年科研生涯的關鍵詞始終是 “嚴酷環境”。如今,這位精通特殊環境橡膠材料研發的行業骨干加盟威伯倫,將把 “特殊技術” 轉化為高分子加工裝備的創新動能,開辟行業新賽道。
常教授的 “嚴酷環境技術” 積累,始于一次次 “不可能的任務”。上世紀 90 年代,某單位潛艇項目需要耐 300 米深海高壓的密封件,當時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家企業能生產。他帶領團隊在實驗室模擬深海高壓環境,通過改進橡膠配方和成型工藝,終于研制出的密封件,耐壓性能達到 500 米水深標準,遠超項目要求。該技術后來被應用于深海探測器,獲化學工業部科技進步獎。
在航天領域,他的技術突破更是 “步步驚心”。“神九” 飛船與天宮一號對接時,對接機構的橡膠緩沖件需要在瞬間承受巨大沖擊力,同時保持密封性能。常教授創新性地采用 “梯度硬度設計”,開發出的材料既具備足夠彈性,又有優異的抗撕裂性能。為測試該材料,他主導設計的 “沖擊 - 密封綜合測試設備”,能精細模擬太空對接的力學環境,成為后續航天項目的測試設備。
加盟威伯倫后,常教授將 “極端環境技術” 轉化為設備研發優勢。他發現普通橡膠加工設備難以滿足新型材料的 “嚴酷性能測試” 需求,便提出 “將嚴酷環境模擬功能集成到加工設備中” 的理念。目前研發中的 “多環境耦合橡膠加工實驗平臺”,可同時模擬高溫、高壓、輻射等環境。
對于 “進口替代”,常教授的底氣來自技術沉淀。他將航天項目中 “快速迭代” 的研發模式引入威伯倫,要求研發部對每臺設備原型機進行 “特殊環境工況測試”,通過故障分析快速優化設計。業內分析認為,常大勇帶來的 “嚴酷環境技術”,將幫助威伯倫在先進高分子加工裝備領域建立差異化優勢。隨著相關設備的研發成功,國內科研機構將能更便捷地開展特殊環境材料研究,推動橡膠行業向更高技術含量的領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