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旋轉增量編碼器具有額外的“索引”輸出(通常標記為Z),當軸通過特定角度時會發出脈沖。每次旋轉一次,Z信號被斷言,通常總是在相同的角度,直到下一個AB狀態改變。這通常用于雷達系統和其他在編碼器軸位于特定參考角時需要配準信號的應用。與xxx編碼器不同,增量編碼器不跟蹤,也不指示其所連接的機械系統的xxx位置。因此,為了確定任何特定時刻的xxx位置,必須使用增量編碼器接口“跟蹤”xxx位置,該接口通常包括雙向電子計數器。廉價的增量編碼器用于機械計算機鼠標。通常,使用兩個編碼器:一個感測左右運動,另一個感測前后運動。旋轉編碼器的應用:軍業。900脈沖旋轉編碼器設備
旋轉式編碼器啟動轉矩:旋轉式編碼器的軸旋轉啟動時必須的旋轉力矩。通常旋轉時,一般取比本值低的值。軸為防水用密封設計時,啟動轉矩的值較高。慣性力矩:表示旋轉式編碼器的旋轉啟動、停止時的慣性力的大小。軸容許力:是加在軸上的負載負重的容許量。徑向以直角方向對軸增加負重,而軸向以軸方向增加負重。兩者都為軸旋轉時容許負重,該負重的大小對軸承的壽命產生影響。動作環境溫度:是滿足規格的環境溫度,也是接觸外界溫度與旋轉式編碼器的相關零件的溫度容許值。OAS50-8bit-CG-5V旋轉編碼器低噪音:旋轉編碼器采用渦輪傳感器結構,控制設備運轉低噪音。
編碼器的特點:機床旋轉編碼器屬于編碼器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它通過光電轉換,可將輸出軸的角位移、角速度等機械量轉換成相應的電脈沖以數字量輸出。1、編碼器的輸入端子數N(要進行編碼的信息的個數)與輸出端子數n(所得編碼的位數)之間應滿足關系式N≤2n。2、編碼器的每個輸入端都象征一個二進制數、十進制數或其它信息符號,而且在N個輸入端中每次只允許有一個輸入端輸入信號(輸入低電平有效或輸入高電平有效),輸出為相應的二進制代碼或二-十進制代碼(BCD碼)。3、正確使用編碼器的控制端,可以用來擴展編碼器的功能。
旋轉編碼器安裝事項:要避免與編碼器剛性連接,應采用板彈簧。安裝時編碼器應輕輕推入被套軸,嚴禁用錘敲擊,以免損壞軸系和碼盤。長期使用時,請檢查板彈簧相對編碼器是否松動;固定倍恩編碼器的螺釘是否松動。實心軸編碼器:編碼器軸與用戶端輸出軸之間采用彈性軟連接,以避免因用戶軸的串動、跳動而造成BEN編碼器軸系和碼盤的損壞。安裝時請注意允許的軸負載。應保證編碼器軸與用戶輸出軸的不同軸度<0.20mm,與軸線的偏角<1.5°。旋轉編碼器可以快速給出高精度的位置信息,可以用于高精度的控制系統。
旋轉編碼器注意事項:電線延長時,因導體電阻及線間電容的影響,波形的上升、下降時間加長,容易產生信號間的干擾(串音),因此應用電阻小、線間電容低的電線(雙絞線、屏蔽線)。對于HTL的帶有對稱負信號輸出的編碼器,信號傳輸距離可達300米。旋轉編碼器是集光機電技術于一體的速度位移傳感器。增量式編碼器軸旋轉時,有相應的相位輸出。其旋轉方向的判別和脈沖數量的增減,需借助后部的判向電路和計數器來實現。其計數起點可任意設定,并可實現多圈的無限累加和測量。還可以把每轉發出一個脈沖的Z信號,作為參考機械零位。當脈沖已固定,而需要提高分辨率時,可利用帶90度相位差A,B的兩路信號,對原脈沖數進行倍頻。旋轉編碼器通常由外部環、內部環和編碼器頭組成。900脈沖旋轉編碼器設備
編碼器頭位于內外環之間,通過同時測量內外環的旋轉角度來確定旋轉物體的精確位置。900脈沖旋轉編碼器設備
有些旋轉編碼器除了A相及B相外還有一個輸出,一般稱為Z相,每旋轉一圈Z相信號會有一個方波輸出,可以用來判斷轉軸的位置,例如用在位置控制的系統中。若旋轉編碼器只有單獨一相的輸出,仍然可以判斷轉軸的轉速,只是不能判斷旋轉的方向。可以用在量測轉速的場合,有時也會以此量測運動的距離。增量型編碼器輸出A相、B相和Z相分別象征的含義:編碼器軸每旋轉一圈,A相和B相都發出相同的脈沖個數,但是A相和B相之間存在一個90°(電氣角的一周期為360°)的電氣角相位差,可以根據這個相位差來判斷編碼器旋轉的方向是正轉還是反轉,正轉時,A相超前B相90°先進行相位輸出,反轉時,B相超前A相90°先進行相位輸出。編碼器每旋轉一圈,Z相只在一個固定的位置發一個脈沖,所以可以作為復位相或零位相來使用。900脈沖旋轉編碼器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