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Multi-layerCeramicCapacitor簡稱MLCC)是電子整機中主要的被動貼片元件之一,它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較早由美國公司研制成功,后來在日本公司(如村田Murata、TDK、太陽誘電等)迅速發展及產業化,至今依然在全球MLCC領域保持優勢,主要表現為生產出MLCC具有高可靠、高精度、高集成、高頻率、智能化、低功耗、大容量、小型化和低成本等特點。MLCC—簡稱片式電容器,是由印好電極(內電極)的陶瓷介質膜片以錯位的方式疊合起來,經過一次性高溫燒結形成陶瓷芯片,再在芯片的兩端封上金屬層(外電極),從而形成一個類似獨石的結構體,故也叫獨石電容器。電解電容目前分為鋁電解電容和鉭電解電容兩大類。中國臺灣片式電容廠家
無極性電容體積小,價格低,高頻特性好,但它不適合做大容量。像瓷片電容、獨石電容、聚乙烯(CBB)電容等都是,瓷片電容一般用在高頻濾波、震蕩電路中比較多。磁介電容是以陶瓷材料為介子,并在表面燒上銀層作為電極的電容器。磁介電容器性能穩定。損耗,漏電都很小,適合于高頻高壓電路中應用。一般而言,電容兩極間的絕緣材料,介電常數大的(如鐵電陶瓷,電解液)適合于制作大容量小體積的電容,但損耗也大。介電常數小的(如陶瓷)損耗小,適合于高頻應用。廣東電容器品牌MLCC 產業的下游幾乎涵蓋了電子工業全領域,如消費電子、工業、通信、汽車等。
根據經驗,在電路的總電源原理圖中,設計原理圖時把這些電容畫在一起,因為是同一個網絡,而在設計實際PCB時,這些電容分別放在各自的ic上。電容越大,信號頻率越高,電容的交流阻抗越小。電源(或信號)或多或少會疊加一些交流高頻和低頻信號,對系統不利。IC電源的引腳與地之間并聯放置電容,一般是為了濾除對系統不利的交流信號。10uf和0.1uf的電容配合使用,使電源(或信號)對地的交流阻抗在很寬的頻率范圍內很小,這樣可以更干凈地濾除交流分量。
用于開關穩壓電源輸出整流的電解電容器,要求其阻抗頻率特性在300kHz甚至500kHz時仍不呈現上升趨勢。電解電容器ESR較低,能有效地濾除開關穩壓電源中的高頻紋波和尖峰電壓。而普通電解電容器在100kHz后就開始呈現上升趨勢,用于開關電源輸出整流濾波效果相對較差。筆者在實驗中發現,普通CDII型中4700μF,16V電解電容器,用于開關電源輸出濾波的紋波與尖峰并不比CD03HF型4700μF,16V高頻電解電容器的低,同時普通電解電容器溫升相對較高。當負載為突變情況時,用普通電解電容器的瞬態響應遠不如高頻電解電容器。電容器的兩個極板之間加上電壓時,電容器就會儲存電荷。
在開關電源輸出端用的濾波電容,與工頻電路中選用的濾波電容并不一樣,在工頻電路中用作濾波的普通電解電容器,其上的脈動電壓頻率只有100Hz,充放電時間是毫秒數量級,為獲得較小的脈動系數,需要的電容量高達數十萬微法,因而一般低頻用普通鋁電解電容器制造目標是以提高電容量為主,電容器的電容量、損耗角正切值以及漏電流是鑒別其優劣的主要參數。在開關穩壓電源中作為輸出濾波用的電解電容器,由于大多數的開關電源工作在方波或矩形波的狀態,含有及其豐富的高次諧波電壓與電流,其上鋸齒波電壓的頻率高達數十千赫,甚至數十兆赫,它的要求和低頻應用時不同,電容量并不是主要指標,衡量它好壞的則是它的阻抗頻率特性。鋁電解電容,常見的電性能測試包括:電容量,損耗角正切,漏電流,額定工作電壓,阻抗等等。鹽城高介電常數型電容
電容器外殼、輔助引出端子與正、負極 以及電路板間必須完全隔離。中國臺灣片式電容廠家
I類陶瓷電容器按照美國電工協會(EIA)的標準,是C0G(數字0,不是字母O,部分文件筆誤COG)或NP0(數字0,不是字母O,部分文件筆誤NPO),以及中國標準CC系列等各類陶瓷介質(溫度系數為030ppm/),極其穩定,溫度系數極低,不會出現老化現象和損耗因子。這種介質非常適用于高頻(特別是用于工業高頻感應加熱、高頻無線傳輸等應用的高頻電力電容器)、超高頻以及對電容和穩定性有嚴格要求的定時和振蕩電路的工作環境。這種介質電容的缺點就是電容不能做得很大(因為介電系數比較小)。通常情況下,1206表貼C0G介質電容的電容范圍為0.5pf至0.01f。中國臺灣片式電容廠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