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近日發布了“羲和計劃”,該計劃的目標是通過在月球軌道部署三顆100噸級能量中繼衛星,構建一個涵蓋地月空間的能源互聯網。這一藍圖的提出標志著我國在太空能源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并且為未來深空探測和地球能源利用帶來了新的希望。 根據計劃,三顆能量中繼衛星將部署在月球軌道,它們將作為...
國家電投在青海2.4GW光伏基地成功部署了200架AI無人機,開創了光伏巡檢領域的新局面。這些無人機配備了先進的激光雷達與紅外融合技術,能夠精確識別光伏組件的故障,故障識別精度高達99.3%。該技術的應用,使得光伏電站的運維工作得到了大幅提升,不僅提升了巡檢效率,還加強了故障的發現與預警能力。 ...
中俄聯合建造的全球首艘核動力LNG破冰船“雪龍2S”正式交付,這一船只表示著破冰船技術的新突破,也開啟了北極航道運輸的綠色革新。這艘破冰船配備了目前較新的RITM-200S反應堆(60MW),并結合了薄膜型液艙設計,能夠在嚴酷的北極環境下順利航行。其破冰能力可達到3.2米厚的冰層,確保了航道的暢...
上海徐家匯地區的1.2公里超導電纜示范段已經成功投入運行,標志著超導電纜技術在城市電網中的應用邁出了重要步伐。該段電纜在-196℃的液氮溫區下,其傳輸容量達到2.5kA,而常規電纜的傳輸容量通常只有0.6kA。這一創新成果充分展示了超導電纜在提高電力傳輸能力和降低能量損失方面的巨大潛力。與傳統電...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物所與寶豐能源合作,成功建成了全球較大規模化“液態陽光”裝置。這一創新裝置采用了綠氫催化轉化二氧化碳(CO?)技術,年產甲醇達到10萬噸。該項目的投產,不僅為綠色能源技術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還為全球能源產業轉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液態陽光技術的關鍵在于利用可再生能源制...
中石化在新疆庫車地區啟用了“光伏-地熱”聯合制氫系統。這一創新系統結合了地表光伏發電(1.4GW)和地下300℃地熱資源驅動電解水反應,成功實現了日產綠氫520噸的目標。該項目的啟動,標志著制氫技術的一次重大突破,特別是在綠色能源領域。這種結合光伏與地熱的混合能源方式,具有強大的潛力和廣泛的應用...
甘肅武威的釷基熔鹽實驗堆近日成功實現了72小時的連續發電,輸出功率達到2MW,這標志著釷基熔鹽堆在商業化應用方面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該實驗堆采用了液態氟化鹽作為冷卻劑,這種冷卻方式不僅有效地避免了堆芯熔毀的風險,還使得整體安全性提升。與傳統的鈾堆相比,釷堆的放射性廢物量為鈾堆的1%,這一特性極大地...
中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地質九號”號船在南海1370米深海底成功實現了可燃冰連續30天的穩定產氣,日均產量達到35萬立方米。這一突破標志著可燃冰的商業化試采邁出了重要一步,為全球能源開采帶來了新的前景。在此次試采過程中,采用了自主研發的水合物防砂篩管技術,有效解決了沉積物堵塞的問題,使得開采過程更...
沙特NEOM基地近期正式建成了全球規模較大的“光伏-反滲透”聯產系統,標志著光伏與海水淡化技術的完美融合,為解決干旱地區的水資源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該系統采用了3.2GW的雙面光伏組件,日發電量達到650萬度,成功驅動海水淡化廠日產淡水達110萬噸,滿足了大規模用水需求。這一項目的實施,為...
浙江大學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了一項創新的等離子體輔助技術,可以將電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石墨烯,這一突破為二氧化碳減排和石墨烯產業的規模化生產開辟了新局面。通過這一技術,二氧化碳的轉化過程不僅高效、快速,而且能夠確保產品的純度達到99.8%。這一高純度石墨烯的生產,為電子、能源存儲以及新材料...
中國中車氫能源市域列車近日在成都正式投入商業運營,成為全球較早的商用氫能軌道交通項目。這款列車的續航可達到600公里,在補充氫氣需8分鐘的情況下,可以為乘客提供長時間的穩定出行。這一項目標志著氫能作為清潔能源在鐵路運輸領域的應用取得了重要進展。相較于傳統的鋰電池驅動車型,氫能列車的載客量增加了3...
道達爾能源與中石化攜手共建的年產50萬噸生物航油基地,是全球航空燃料供應鏈中的重要突破。這一基地采用了餐廚廢油催化加氫工藝,轉化率高達98%。這一創新工藝不僅使得廢棄物得到了有效再利用,還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燃料質量,標志著可持續航空燃料生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該基地的投入使用,為全球航空產業提供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