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元制教育的學費是多少?當然是零學費。雙元制大學學生上大學期間,學費由有關部門和企業共同承擔,主要由企業承擔。不僅如此,除免學費外,每月還從培訓企業取得津貼,每月獲得津貼收入差不多1000-1200歐左右,完全可以支付在德國的日常花銷(在德國一個人一個月消費在500歐左右即可),不僅不需要國內的家里承擔一分的學費,還可能存下錢。并且畢業之后,可以直接入職德國企業,很多雙元制的學生在就業的頭幾年收入已經比同企業里其他本科畢業生高,因為他們已經早就對工作崗位熟悉了。所以上大學可以說基本是零投入,而畢業后的薪金待遇又普遍高于一般應用科技大學和綜合大學的畢業生,投入產出比優勢明顯。德國職業教育主要是指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它是德國二戰后經濟騰飛的秘密武器。富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大學
對于在育兒假期間選擇完全不工作的父母,他們可以享受國家提供的長達14個月的育兒津貼,按以前工資的67%計算,下限300歐元,上限1800歐元。如果多胞胎,每多生一個孩子可以加300歐元。在德國,法定醫療保險是一項福利政策,德國公民或外國人都有權享受,而且這種保險對被保險人的覆蓋面更大。從醫療角度看,法定醫療保險涵蓋牙科、外科、內科、婦產科、精神系統疾病學、預防措施、替代療法(如針灸等)等各種疾病或軀體障礙的康復和醫療費用。住院、護理、康復、慢性病,甚至分娩后的助產士也可以包括在內。而且在大多數情況下,法定醫療保險會承擔所有的醫療和醫藥費用,而且面向外國人。舉例,A某在德國工作繳納了這里的醫療保險后,某種藥物就會變成全部免除費用,不但他一個人,他家里所有人都同樣享有該福利,而不是所有人都繳納這個保險。這就是“一人繳保全家受益”的政策,這種全覆蓋的醫療保險制度,確實消除了被保險人的后顧之憂。嵩明護理人才交流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對于雙元制職業教育來說,只要是高中畢業同等學歷。
二元制”在德國普遍被稱為“雙元制”。“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青少年既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和與之相關的專業知識培訓,又在職業學校里接受職業專業理論和普通文化知識教育,這是一種企業與學校配合,實踐與理論密切聯系的職業教育制度,目的是培訓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專業技術工人。它主要的特點是企業承擔了其中大部分的經費和主要責任。接受“雙元制”職業教育的學生在企業接受培訓的時間要雙倍甚至更多于在職業學校學習的時間。企業是實施職業教育重要的場所,學生們在企業里的身份是學徒。
在制造業強國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為“德國制造”發展輸送了大量的產業工人。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這是一種企業和學校同為辦學主體的職業教育模式。縱觀歷史,以雙元制為的德國職業教育是成就德國世界強國地位和保持富裕水平為重要的手段。十九世紀末期德國工業化之時,主要憑借的就是發展職業教育。大批高素質的技能人才,使得德國在工業化進程遠遠落后于英法等國的情況下,能夠實現快速趕超并躋身于發達國家行列。所學即所用,在雙重導師(大學教授+職業培訓師)的指引下更早進入實景化的職場。
學習方式:學生高中畢業后進入大學學習前,先聯系一個企業,與企業簽訂培訓合同,學習期間企業支付學生800~1500歐元工資(具體根據雙方培訓合同約定,部分企業還有獎金)。通常學習開始前,學生需要與培訓導師指定學習計劃,同時參照所在大學的課程時間表安排學習時間。雙元制學士的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和課程安排根據專業和學校的不同,有不同的安排方式,比如:一種是周課時模式(Wochenmodell),即每周三天在企業里進行職業培訓,兩天在大學學習理論課程;另一種是版塊模式(Blockmodell),即職業培訓和大學學習按每三個月或12周交替進行。另外,還有一些稍微不同的版塊模式,例如學生在學期中正常上課,而寒暑假在企業里進行職業培訓。成績比較好的讀綜合性大學(Uni大學),畢業后成為研究型人才。富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大學
在“雙元制”培養體系中,學校承擔30%的培養任務,授課以理論知識課、公共課、道德情操課、體育課等為主。富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大學
雙元制”在德國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它根植于德國社會,德國社會各界的強烈責任感彰顯出“雙元制”的重要特色。從“雙元制”產生的過程看,隨著技術的發展,當時手工作坊的企業主主動找到有關部門,要求有關部門舉辦學校,教授給學生知識以提高其產品質量。開始的時候只有手工業相關從業者在“雙元制”培養模式中,后來工業、經貿類專業也加入了進來。另一方面,有些職業的培養是不適合在“雙元制”中培養的,比如健康護理、服務類的相關職業。目前,德國的328種“培訓職業”中,已分別列出了其職業資格的培養是否屬于“雙元制”。富民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