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主要承擔的技術研究項目包括清潔能源綠色建筑、新材料、人工智能、環境保護、智慧城市等雙碳領域的關鍵技術需求。這些項目的進展顯示,山西省在推動碳達峰碳中和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例如,山西省碳達峰碳中和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的成立,標志著山西省在碳達峰碳中和產業技術創新事業發展方面的重要科技力量。此外,山西省還計劃新建20家以上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并承擔或參與10項以上國家科技計劃重點項目任務,以支持企業、科研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主體開展聯合攻關,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創新體系初現雛形。這些進展表明,山西省在碳中和技術創新方面正積極推進,致力于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山西省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供雙碳能源中心案例
雙碳能源中心建設和實施,不僅體現了中國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方面的決心和行動,也展示了通過科技創新和政策推動下,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優化的實際成效。例如,北京冬奧會成為較早的"碳中和"冬奧會,通過氫能大巴穿梭接駁和三大賽區26個場館實現100%綠電供應,這些都是雙碳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的具體體現。此外,全國范圍內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的原則,多個部門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雙碳"高質量發展成效明顯。提供雙碳能源中心案例山西省在實現“雙碳目標”方面采取了多項措施。
新能源企業在引進過程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人才總量短缺:新能源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面臨著人才總量不足的問題。這不僅包括高層次人才的匱乏,還包括專業技能人才的短缺。人才培養速度緩慢:社會匹配性人才培養的速度跟不上產業發展的需求,導致專業人才的培養速度趕不上產業的發展速度。此外,企業內部人才培養缺乏系統性的標準和規范,尚未形成成熟的新能源專業人才培養標準、路徑和資源。
人才流失率高:新能源行業中員工職業發展空間較窄是員工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人才流失率居高不下,加劇了人才荒的問題。人才結構和區域分布不均衡:新能源汽車企業面臨的人才結構和區域分布不均衡問題,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缺口的嚴重性。市場競爭激烈:隨著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賽道變得擁擠,新入局的企業在引進人才時面臨更大的挑戰。市場需求迅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迅速增長是導致人才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環保意識的提高和政策對清潔能源的支持,使得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大幅增加。
山西雙碳能源中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項目:山西省推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計劃到2025年,全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電力裝機總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左右,實現發電量較2022年翻番,保持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在合理水平。
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山西“碳中和技術創新中心”正式落成,集成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生活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廢物資源化等多項技術,借助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技術,監測園區碳排放,智慧管理碳足跡。
太忻雙碳產業科技園展示中心:位于陽曲縣大盂產業新城主軸東側的太忻雙碳產業科技園展示中心,是山西的雙碳園區,展示了山西在雙碳領域的積極進展和成就。
碳中和戰略創新研究院:清華大學山西清潔能源研究院在碳中和研究領域具有深厚的基礎,特別在清潔能源研究及技術開發領域具有一定的地位與優勢,眾多技術與研究成果為山西雙碳能源中心提供了支持。 山西省在清潔能源裝機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
山西省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5.83%的背后,主要依賴的是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氫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這幾種類型的新能源。這一結論可以從以下幾點證據中得到支持:山西省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氫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了45.83%。新能源裝機規模和發電量屢創新高,特別是通過“借風”“迎光”即發展風電和光伏產業,使得山西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截至2023年底,風光發電裝機達到4989萬千瓦,占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的比例很高,繼續保持在全國前列。山西省還積極開發地熱能和生物質能,進一步豐富了其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種類。國網山西電力公司舉辦的能源大數據中心服務“雙碳”示范項目推進會。提供雙碳能源中心案例
山西省還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氫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的開發利用。提供雙碳能源中心案例
“雙碳”經濟發展為各類非壓縮循環制冷技術,包括蒸發冷卻技術、吸收式制冷、吸附式制冷、半導體制冷等的需求和發展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和市場空間。蒸發冷卻技術作為一種利用可再生的“干空氣能”的冷卻方式,具有節能、環保、運維費用低等優點,在中國北方氣候干燥地區取得越來越多的應用。目前已成為快速發展的數據中心機房產業中有效利用自然冷能進行冷卻降溫的重要方法之一,節能降耗效果明顯,呈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雖然其技術特點決定了應用范圍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蒸發冷卻系統不用壓縮機,其系統在可用領域的實際運行效率高,在“雙碳”大背景下必將迎來更多的市場機會,發揮出更大的節能價值和作用。吸收式制冷技術在熱回收和余熱、廢熱利用方面具有獨特的推廣應用價值,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為解決全國性的電力短缺問題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并取得長足發展。在電力供應充足的現在,吸收式制冷技術已回歸其基本功能,成為工業熱回收和余熱、廢熱再利用市場的主力軍,“雙碳”目標將驅動吸收式技術再次迎來發展春天。提供雙碳能源中心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