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居住人群多為老年人,其身體抵抗力較弱,對氡污染的危害更為敏感。養老機構建筑應進行各方面的氡濃度檢測,重點關注老年人居住、活動的區域。對于高氡區域,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如安裝高效通風系統、使用防氡涂料等。同時,加強養老機構工作人員的培訓,使其掌握氡污染防護知識,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氡污染問題。此外,可與醫療機構合作,定期為老年人進行健康檢查,評估氡暴露對老年人健康的影響,保障老年人的生活環境安全。老舊建筑翻新時,應重新評估并處理潛在的氡污染。建筑氡污染吸附材料
物理方法是治理氡污染的常用手段。通風換氣是經濟有效的物理治理方法,通過增加空氣流通,降低室內氡濃度。對于無法通過自然通風解決的場所,可安裝機械通風系統或新風系統,強制排出室內氡氣。密封法也是重要的物理治理措施,通過密封建筑物基礎、墻體裂縫、管道孔洞等,阻止土壤中氡氣進入室內。此外,使用防氡膜、防氡涂料等材料,可在建材表面形成屏障,減少建材中氡氣的釋放。物理方法治理氡污染具有無二次污染、效果直接等優點,但需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選擇和組合使用。監測氡污染檢測標準智能家居系統可聯動監測和自動應對氡污染超標。
普通空氣凈化設備對氡氣本身的去除效果是有限的,因為氡氣是氣體,且化學性質穩定,難以通過常規過濾、吸附方式等去除掉。但空氣凈化設備可以有效去除附著在塵埃顆粒上的氡子體。高效空氣過濾器(HEPA)能過濾掉 0.3 微米以上的顆粒物,從而減少氡子體的吸入風險。一些帶有活性炭濾網的空氣凈化器,可吸附部分氡子體。不過,要達到理想的氡污染治理效果,空氣凈化設備需與通風等其他措施結合使用,且應定期更換濾網,以保證凈化效果。
學校作為兒童和青少年日常學習與生活的主要場所,其室內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廣大師生的健康與成長。鑒于氡氣無色無味且具有放射性危害,其污染的防控工作在學校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必須建立系統性的防護策略。從源頭控制風險是基礎。在新建或翻修校舍時,應嚴格篩選建材,優先選用放射性核素含量符合國家標準的低放射性建筑材料(如避免使用特定高放射性花崗巖等),并在施工階段落實防氡工程措施,例如在地基、墻體與地面交接處鋪設防氡屏障材料、做好縫隙密封等,有效阻隔土壤氡氣向室內滲透。保障室內空氣流通是關鍵環節。教室、圖書館、宿舍、活動室等人員密集且停留時間長的區域,必須維持良好的自然通風。在自然通風條件受限(如寒冷季節、霧霾天或特定建筑設計)的場所,應主動加裝機械通風裝置或高效新風系統。這類設備能持續引入室外新鮮空氣并排出室內污染空氣,確保空氣有效置換,從而明顯稀釋并降低室內氡濃度。建立常態化監測機制不可或缺。保持室內良好通風能有效稀釋氡污染氣體。
化學方法治理氡污染主要通過化學反應吸附或中和氡及其子體。例如,使用含有特殊化學物質的吸附劑,如活性氧化鋁負載的化學試劑,可有效吸附空氣中的氡及其子體;一些化學涂層材料,能與氡子體發生化學反應,將其轉化為穩定的化合物,降低放射性危害。化學方法的優點是針對性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氡濃度,但部分化學試劑可能存在毒性或二次污染問題,使用時需謹慎選擇,并確保操作安全。此外,化學方法治理效果受環境條件影響較大,如溫度、濕度等,需根據實際情況調整使用。社區可組織科普活動宣傳氡污染危害與防護。監測氡污染檢測標準
學校等兒童密集場所應特別重視氡污染防控。建筑氡污染吸附材料
目前,氡污染檢測方法主要分為主動式和被動式兩類。被動式檢測方法如活性炭盒法、徑跡蝕刻法,具有操作簡便、成本低等優點,適用于長期氡濃度監測;主動式檢測方法如連續氡監測儀,可實時測量氡濃度,適用于應急檢測和快速評估。近年來,隨著技術發展,一些新型檢測技術不斷涌現,如基于半導體探測器的氡檢測設備,具有靈敏度高、響應速度快等特點;無人機搭載氡氣檢測儀,可實現大面積區域氡濃度的快速掃描。這些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氡污染檢測的準確性和效率。建筑氡污染吸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