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獐獅社區污水處理項目建設現場,寶應縣望直港鎮環保助理谷全喜滿臉喜悅。“從2017年開始,望直港鎮對排放不達標企業停產整治。此前企業產生的污水都是各家自行處理,很難達標,一些沒有處理能力的小企業只能關停。現在,占地4000平方米的預處理池即將投用,獐獅社區將實現企業廢水全部達標排放。”獐獅社區5公里范圍內有33家從事蓮藕加工的企業。“多虧government建了統一的污水處理項目,我們再不用擔心廢水處理了。”藍寶石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盧庭柱說。讓蓮藕產業煥發生機的污水處理項目,正是江蘇“綠島”項目。為便于管理和分類,根據服務產業和功能的不同,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將首批106個“綠島”項目劃分為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三類。綠島模式注重建設生態友好型城市,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山東工業園區綠島模式案例
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為周邊企業提供了極大便利。西咸新區·秦漢自動駕駛產業園起步區入區企業陜西西部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以前,我們為生產出來的機床主要功能部件、操作機器人和電機功能部件單元等產品噴漆時,不只投入資金量大、時間成本高,產生的廢氣等污染物也不好處理。現在交給VOCs‘綠島’共享噴涂中心進行集中噴漆,較大程度上節省了我們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投入,產生的污染物也得到了集中處理,讓生產過程更加環保無污染。”山東工業園區綠島模式案例綠島模式不僅關注城市環境,還注重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
打通中小企業污染治理的“較難點”江蘇經濟總量較大、產業門類較全、市場發育程度較高,擁有大量中小企業,總數已超300萬個。這些中小企業是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產業體系的組成要件,是社會健康發展的活力細胞,在促進經濟增長、推動創新、增加稅收、吸納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推進,面對愈發嚴格的環保標準,以及大眾日益增長的健康與環境需求,一些中小企業面臨的環保挑戰日益嚴峻。
對此,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環評處處長戴明忠表示,下一步江蘇將探索“綠島排污許可證+合同”管理模式,確認職責邊界和治污義務。同時,也將加大對“綠島”項目的監管,每個“綠島”項目將設置一個公示牌,公示牌上附“綠島”排污情況二維碼,隨時接受監督。目前江蘇省多個設區市“綠島”項目建設試點推進力度較大,但一些地方在“綠島”項目推進上也存在觀望態度,認為有資金補助才干;還有一些項目雖符合“綠島”理念,但建設標準不高,難以形成示范效應。綠島模式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引導人們實現生態意識的提升。
“綠島”項目與“入島”主體,以合同約定排污情況及相關責任,雙方的排污許可證、合同均作為環境執法監管的依據。戴明忠介紹,除了厘清責任、破除障礙,省生態環境廳還從政策上為各地建“綠島”保駕護航。例如,將建成并符合條件的“綠島”項目,納入環保信任保護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豁免名單;“綠島”項目運行削減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標,經核定后可申請用于本地區重大項目建設。“綠島”建設,是江蘇在全國的一項重大環保創新。通過綠島模式的實踐,我們培養了一批具有環保意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隊伍。山東工業園區綠島模式案例
在綠島模式的推動下,我們的城市正在成為一座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之城。山東工業園區綠島模式案例
江蘇省生態環境廳二級巡視員楊新芝在大會致辭中指出,2020年2月,江蘇省創新性地在全國率先開展了“綠島”項目建設試點,由government投資或參與引導多元投資,建設可供多個共享共用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施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幫助中小企業大幅降低了污染治理的成本。三年來,江蘇省建成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各類綠島項目154個,惠及中小市場主體超過3萬家,可節約治污成本超過30億元。他表示:“綠島項目的建設運行既能節約資源,又能騰出空間。減下寶貴排污指標,還能支持重大項目落地,是一條減污降碳、互利多贏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山東工業園區綠島模式案例